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,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。我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,钱币系统之完整,门类之丰富,脉络之清晰,内涵之博大,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。
从钱币鉴定的难易程度来看,一般认为古币难,机制币次之,纸币较易。古钱币的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,由于钱币样品并不;我国古钱界的古钱工艺名词不规范;没有形成正确而系统的鉴定理论观点等,因此,古钱鉴定迄今没有一部标准,也就常出现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的模棱两可的鉴定语言。古钱币鉴定方法很多,可归纳为以下三点:1.吃透历史,熟悉古钱币的年代;2.学以致用,掌握灵活的甄别方法;3.去伪藏真,学会伪币特征辨析。
俗话说,能辨古钱币真伪是古钱贩子级,能准确估评古钱币价值是古钱商人级,能有理有据为古钱币判断年代才是钱币级。
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,也是一部中国古钱币发展衍变史。中国的历朝历代的金属钱币生产,都是有规范要求的,大小重量金属配比都有具体数量的规定甚至误差要求。鉴定古钱币的基本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。因此,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,对了解钱币年代相当重要。
◎先秦时期四大货币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的货币为先秦时期货币,过去古钱界认为先秦货币无银质,只有铜和铁,随着近20年大量银质先秦货币被发现,该认知被打破。
先秦时期是诸侯割据、百家争鸣的时代,所以各国的钱币形制不同,大小不一,重量不等。以农业为主的韩、赵、魏等三国使用布币;以渔猎手工业为主的燕国和齐国使用的是刀币;盛产金、铜等矿产资源的楚国是以黄金和铜贝币为主要货币;而秦国,使用的是方孔圆钱。然而,这些钱币形状各异,换算困难,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的困难。
其中,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的洪武通宝,由于当时铜材,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,铜质复杂,纯度不一,从而造成洪武通宝的成色不一的情况。洪武钱既称宝又极重,其作为国朝钱,有大小层次及形状、文字标准,不偷工减料的特征。
各个时期各种货币的产生、发展、消亡或转化,是由各种自然的、社会的、经济的、财政的、政治军事的和对外关系的若干因素相互影响,再加上历史货币本身内部矛盾的变化所促成的。因此,不能脱离历史来鉴定钱币的真伪及断代。古钱币鉴定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历史知识,包括:一是通史,先秦时期到现在的社会发展史;二是断代史,尤其要了解历代的经济、文化和货币等部分;三是古今钱币文献资料、图籍等。
◎从收藏原则提炼鉴定方法。当我们了解中国钱币的历史起源、演变和各类纸、布、贝、钱、铜、银币的概况、沿革、发展、数量等,对古钱币的历史和年代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,就需要知悉一些古钱币收藏的原则。
古钱币收藏有五大原则,包括了:原则一是稀有性,珍贵的古钱存世一般不超过十枚,有的甚至是;原则二是重要性,考察古钱的历史地位,是否可以填补或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;原则三是度,度对古钱币的定级和评价有很大影响,例如王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虽然数量很多,但因其度高,藏家极为看重;原则四是品相,古钱品相好坏与价格有直接的关系;原则五是市场需求,它是决定钱币实际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。
伪古钱的种类
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伪古钱是以钱谱中较为的,价值昂贵的类别为多。包括:王莽篡汉后更铸的一刀平五千,又称"金错刀";北宋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大观通宝的特大型与折五大观钱;金代的大定通宝大型当十钱;泰和重宝的篆、楷书“当十”大型钱等。
◎伪古钱的基本特征
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差异。了解每个时代、每种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,是识别古钱币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基本方法。个体特征有两方面,其一是钱文,这是铸在古钱上的字体;其二是形制,古钱的造型结构、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。如果一枚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差得很大的古钱,应引起警惕。
锈与色的差异。有些伪古钱单从文字、形制等很难判断真伪,则可通过鉴定锈与色的方法。年代久远的古钱,表面常有氧化层,即铜锈,一般铜锈呈绿色,但入土后再出土的古钱,就需要从时间、地理、气候条件、铜质本身成分等来区分氧化程度。入土年份越久,锈积越厚,甚至板结,形成小粒、小块状的突起,异常坚硬,称为“硬绿”。若是地质偏酸性的,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一些。北方雨水少,铜锈坚结;南方潮湿,氧化层松,多呈蓝、绿二色。若处于偏热地带,铜锈呈红紫色,还有带黑色或灰白色的,更有铜锈中有点状和片状的,水银般的光泽,俗称“水银古”。总之,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铜锈,需要区别不同情况,具体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