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玉器鉴定机构
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;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。新石器时代晚期,已发明手动砣具,抛光用解玉砂、兽皮、棉、麻布轮砣等。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,长孔多为对钻而成,孔为中细,两端大,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,且表面光滑。而机械孔壁则较规整,会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,而且不够光滑,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。观察穿孔特点,是鉴定新石器玉器的重要方法。战国铁器发明以后,玉器穿孔则较规整,但孔壁螺旋纹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,孔口、线条边缘会出现硼碴。
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,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,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粗细不匀、方向不一的细凹线,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的细凹线,并有层次感,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的、较为平行的细凹线。
还有,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、匀净,干净利落,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,若使用电动砣具,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。分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鉴定古玉真伪的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,在鉴定方面起主导作用。需强调一点: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。
三、腐蚀鉴定
1.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镜,强光手电。观察特征。
2.适用范围:受腐蚀的出土古玉。
3.局限性:没有腐蚀现象的古玉,传世品。
多数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壤中都会有腐蚀的现象出现,特别是酸性土壤对玉器破坏较重,玉质较软的,氧化严重的玉器受腐蚀重。其特点通常是出现蚀孔、蚀斑现象,有的蚀孔口小腹大,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经化学变化而形成的闪亮结晶体,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。
通常氧化较重则腐蚀越重,目前用酸类物质腐蚀伪造而成的玉器,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腐蚀,蚀孔、蚀斑明显,可以说砣工化尽,这样处理的玉器,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,无结晶体,呈斑驳状。这里需指出的是,有很多人利用自然腐蚀严重的玉石料加工成伪古玉,这种伪古玉的特点是通常腐蚀严重,加工痕迹处无氧化现象。
七、化学鉴定
1.工具、方法:食醋、丙酮。把玉器局部烧煮,丙酮刷洗。
2.适用范围:氧化古玉,仿氧化古玉。
3.局限性:无氧化现象古玉。
此种鉴定方法主要针对伪造氧化严重的鸡骨白,以及泛白、白斑现象。食醋是针对一般用石灰、火及其他方法烧制呈白化现象的伪古玉,方法是先把醋烧开,将伪古玉局部浸煮1~3分钟,拿出之后用水清洗白色粉末,如果能清洗掉,水呈白浆状,氧化薄的部位可露出玉质,则真假立断。因为这种方法对真氧化白斑是清洗不掉的。
针对在玉器表面涂刷的用胶及颜料一类物质调成的白浆,利用丙酮局部刷洗,即可洗掉白浆。如是真古玉的鸡骨白,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,是洗不出白浆的。此种化学方法请慎用,也千万不可长时间将玉器浸煮在酸性化学试剂里,因为玉石在酸性溶液腐蚀下会受到破坏。